在许多人的印象中,农村一直都是秀丽中国的重要构成元素以及最具鲜明特征的地方:那里有阡陌纵横,有原野牧歌;有无边无垠的青山绿水,也有交错纵横的一道道车辙。大众的这种秀丽的印象当然是诚实存在的。
不过,另一面的农村也一直存在。由于环境建设缺失,也由于生活习性沿袭,在秀丽村居生活的背后,也有一些不那么秀丽的事物。比如,生活垃圾的随意处理、畜禽粪污的无序排放都是村居卫生环境建设中一直存在的痼疾。
在传统的农村生活中,生态环境的自组织体系一定程度上能够消解这些不良影响,实现生态环境体系的自我平衡,避免使之成为严重的环境难题。不过,随着大众消费水平的进步,生活垃圾的种类及数量越来越多,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,成为生态环境的沉重负担,使其自我改善和更新渐渐成为不可能。
同时,工业化生产方式在农村生活中的产生和进步,对其环境的不良影响也不容忽视。先不说建立在农村地区的一些工厂带来的污染难题,即使是村民在自家庭院里开展的家禽家畜养殖的影响也非常大。
改革开放初期, 笔者的老家有很多村民在自家庭院里养猪、养鸡。北方农村,村民的住房都是都是连成排的,隔着一道墙,大家比邻而居。夏天的傍晚,天光还比较亮而气温已经降低,老家的大众喜欢在庭院里用晚餐。这是生活常态。可是,如果邻居家在养猪或养鸡,不说气味,单是饭菜一上桌群起而攻之的苍蝇就让人避之唯恐不及,哪里还会有乐享晚餐的兴致。
与大众的印象不相符合的或许是,一些农村环境并没有那么好,特别是其卫生环境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。实质上,村居环境建设中的这些难题也是秀丽中国建设的难题。如果说秀丽乡村是秀丽中国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,那么,秀丽乡村建设已是秀丽中国建设的当务之急。
建设秀丽乡村开头来说要解决的难题就是生活垃圾的妥善处理、卫生厕所的建设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。在此基础上,村居生活习性会逐渐改变,并实现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,推动整体村居村貌的巨大变化。
或许,大众印象中的秀丽乡村还不一个完整的秀丽乡村,补齐乡村环境建设短板,秀丽乡村才能展现其全貌。在这一点上,浙江“千村示范、万村整治”工程已经作出示范和引领,相信通过领会浙江经验,结合地方实际,不断进步农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健壮水平,会有更多的“千村示范、万村整治”工程涌现出来。
到那时,就像笔者老家的家庭养殖业早已消失一样,村居环境中的卫生难题也已经得到解决,秀丽中国建设的基础也会因此而变得更加坚实。